五常市融媒体中心社会责任报告(2022年度)
五常市融媒体中心社会责任报告
(2022年度)
目 录
1.前言…………………………………………
2.政治责任……………………………………
3.阵地建设责任………………………………
4.服务责任……………………………………
5.人文关怀责任………………………………
6.文化责任……………………………………
7.安全责任……………………………………
8.道德责任……………………………………
9.保障权益责任………………………………
10.合法经营责任……………………………
11.后记………………………………………
一、前言
1.媒体概况
五常市融媒体中心为五常市委直属的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归口市委宣传部领导,中心所属事业单位3个(股级),其中全额事业单位1个,非财政补助事业单位2个。中心下设7个内设机构:综合部、调度部、采编部、新媒体部、运营部、综合广播部、维护部。目前拥有传统媒体平台:五常综合频道、五常综合广播;新媒体平台:五常市人民政府网站、智慧五常手机台APP客户端、五常发布(微信公众号)、五常发布视频号、五常融媒官方新浪微博、五常融媒头条号、五常融媒极光新闻号、五常融媒快手号,五常融媒抖音号。
2.社会责任理念
五常市融媒体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体育即时比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新闻报道,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自觉履责担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3.获奖情况
作品《肖红娟:轮椅上“走”出幸福路》荣获哈尔滨新闻奖一等奖;郑晓红、陈雪原两位同志被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授予哈尔滨市名编辑、名主持人荣誉称号。
二、政治责任
1.政治方向
五常市融媒体中心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主线,全力做好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及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精耕细作推出《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二十大”专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等15项重大主题报道;精心策划打造各平台首条首屏建设,其中:电视自办栏目《五常新闻》播出《牢记初心使命 奋力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学习贯彻哈尔滨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专栏》《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 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专栏》《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作风能力建设 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能力作风建设年”专栏》等,充分报道五常各项工作亮点和成果,全面反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五常的生动实践,营造欢欣鼓舞、砥砺奋进的浓厚舆论氛围。2022年各平台累计播发、推送相关报道1800多篇。
2.舆论引导
一是聚焦社会热点,加强主题策划。中心相继推出疫情防控、黑土地保护、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核心使命2022等系列报道,加强策划,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全媒体产品,回应社会关切。
二是拓宽展示平台,丰富传媒矩阵。在传统电视稿件供稿路链的基础上,开通五常融媒的极光号、头条号、微博,并加强与省台供稿联系,通过“龙江县融”增加对“学习强国”提供优质稿件,以优质内容为基础,以全媒体传播为特色,让地方党媒声音搭乘“直通车”,讲好百姓故事、体现区域特色、反映时代变化、做好舆论导向。
3.舆论监督
开设《“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一把手”访谈》《稻乡视点》系列访谈栏目,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访谈,聚共识、谈举措、促落实、谋发展,及时回应百姓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
4.对外传播
中心坚持对内打造立体式全媒体矩阵,对外高位嫁接央媒省媒,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并举”融媒宣传模式。2022年,多次配合新华社、央视宣传五常的录制;多篇报道被《学习强国》《极光新闻》等上级新媒体平台和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和哈尔滨日报等传统媒体转发。截至目前,配合完成中央、省、哈市上级台各类稿件132条,真正做到稿件质量大幅提升、数量稳中有升,新闻舆论工作的导向力、传播力和公信力明显增强,很好地对外宣传五常,讲好五常故事。
三、阵地建设责任
1.融媒体矩阵
五常市融媒体中心形成了五常综合频道、五常综合广播、五常市人民政府网站、智慧五常手机台APP客户端、五常发布(微信公众号)、五常发布视频号、五常融媒官方新浪微博、五常融媒头条号、五常融媒极光新闻号、五常融媒快手号、五常融媒抖音号强大的全媒体矩阵,实现了“融合发展、多元传播”大宣传格局,巩固了主流媒体的发展地位。
2.融媒体报道
中心始终把媒体融合发展作为对内宣传的主攻方向,推进多元融合,移动传播矩阵初步形成。纵深推进,积极扩大五常发布微信公众号、智慧五常手机台APP客户端、抖音、快手、视频号等新媒体影响力、传播力。五常发布微信公众号粉丝4.6万人。智慧五常手机台APP客户端探索内容、技术、平台、管理深度融合设置政务服务、生活资讯、便民服务、融媒帮办等版块20余项,注册量达到11万+;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五常市融媒体中心账号,粉丝量分别达到8.1万、3.9万;同时注册了“五常发布”视频号,在新媒体各平台广泛发布短视频、图片新闻等信息。推行“先网、后台”机制,融媒体产品第一时间在智慧五常手机台APP客户端、五常发布公众号、五常融媒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优先发布,并积极向上三级主流媒体推送。
3.策采编发流程
中心围绕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宣传关键环节,加强对宣传管理、新闻采编和技术运维进行科学整合融合,岗位职责清晰明确,人员结构规范合理。搭建多业务生产系统链条传动、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宣传矩阵。建立每周例会制度。实行周一选题策划例会制度,围绕中央、省、市重大主题宣传和民生报道进行选题策划安排部署;建立周五碰头例会制度,围绕一周宣传成效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提升中心宣传报道整体性和实效性。为做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拓展媒体服务,探索推行通联制度,拓展对外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做到人在哪里、舆论阵地就在哪里,实现全媒体运作、全终端覆盖进一步夯实了舆论主阵地,扩大了主流舆论影响力。
四、服务责任
五常市融媒体中心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服务意识贯穿于日常的采编制播各个环节当中,切实为广大媒体受众服务,体现了融媒体中心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1.信息服务
一是政务信息服务。中心紧扣重点,采用多样形式,及时传播政务信息、惠民政策等。如针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以动漫的形式解读政策;通过五常发布公众号及时刊发政府工作报告、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等重要政策信息、惠民政策信息等,并进行解读。开设“权威发布”等专栏,转载播发国家、省、市新出台的政策信息。全年共发布政策服务信息100多条。
二是生活信息服务。我中心搭建“媒体+”平台,整合各类生活信息资源,开设“专家提醒”“养生保健”“温馨提示”等专栏,及时为受众提供各类资讯。新媒体各平台常态化报道停水停电、交通管制、供暖供气等便民服务信息,以及全国疫情信息。
2.社会服务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心利用“智慧五常手机台”客户端,同步搭建志愿者线上平台。同时,与市文明办联合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围绕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3.公益活动
一是加大公益广告创作宣传力度。2022年,我中心各平台转载播发公益广告130余条、自制播发公益广告53条,进一步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其中自制创作推出了《了解灾害 学会避险 从你我做起》《让泪水远离毒品 让幸福拒绝毒品》等公益片,有效传递了防避灾害、自救科普、倡导新风,传播效果明显。
二是组织爱心救助。我中心与市妇联联合开展99公益日活动、与市长城汇公益协会共同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与义工协会共同开展送温暖活动,使一大批困境女童、孤寡老人和危困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五、人文关怀责任
1.民生报道
五常市融媒体中心紧扣时代主题,关注群众群体,在选题把握上重点考量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普遍意义。2022年在《五常新闻》《五常发布》等平台共累计播发民生类新闻800条,内容涉及疫情防控、交通出行、供暖保障、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内容。
2.疫情报道
中心在疫情防控重要节点,各平台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派出多组记者,准确、及时、多角度进行抗击疫情报道,集中关注疫情发展,第一时间发布疫情防控各类公告通知,及时更新推送疫情相关信息。往往一条公告发出仅一天时间就能达到10万+,群众通过官方媒体获知疫情精准信息的迫切心情可见一斑。
3.以人为本
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开辟“最美五常人”“大国农匠”“新农人”等专栏,策划推出了《外卖小哥 城市保供的负重者》《乔文志:做“粮”人 铸好米 带富一方》《王佳良:心中有梦 眼里有光》等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六、文化责任
1.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心新媒体平台开辟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筑中国梦》专栏,全年展播主题优秀网络视听节目124期。
2.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中心坚持以“传承文化品味经典”为宗旨,在电视开辟《“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全市青年思政大讲堂》专栏,邀请专家学者专题讲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历史文脉;与市文旅局合办《 五常市首届“我们的节日·春节”百姓网络春晚》直播活动;与市文化馆合作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大鼓”线上培训课,极致地展现东北大鼓的文化魅力。
3.推动提升科学素养
结合全国科普日活动,与市文明办、市科协等部门联合开展《创新科技志愿服务 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活动旨在传播先进文化、推广适用科技、倡导文明生活,以普及食品安全、农业技术、法律知识为重点,以倡导文明新风为目标,把温暖送到社区、把科技送下基层、把健康送给群众,为现代化新五常建设增添了科技魅力和养分。在各平台播发的《五常市科协组织开展2022年全国科普日科技志愿服务暨“三下乡”活动》等报道,收到社会各界良好反响。
七、安全责任
一是落实安全播出情况。中心落实办理互联网新闻信息、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和综合频道、综合频率许可证换证事宜等,研究制订了新闻采编、采编内容、采编审核等管理制度。
二是完善安全播出制度。中心本着“加强正面宣传,堵住负面报道,强化民生宣传,慎重对待敏感性报道”的原则,相继出台《总编辑负责制》、《三审制度》、《巡查制度》、《重发重审制度》、《内部倒查机制》等十余项新闻业务管理制度、下发《新闻从业人员日常管理措施》、《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等八项日常工作管理措施文件,进一步严肃新闻宣传纪律,坚持实行新闻报道审查、审批“三审”制度。严把各平台安全放播出关口,完善发稿流程、审稿制度、差错处罚等制度,进一步明晰编稿、审稿、发稿等流程权责划分,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补台、形成合力。
三是建立应急预案。完善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播出管理细则》等制度,针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应急处理预案,实行应急处理演练,明确任务分工和处置流程,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迅速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八、道德责任
1.遵守职业规范
中心坚持完善新闻从业人员制度管理,组织全体新闻从业人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树立新闻从业人员新闻真实性准则。2022年未播出一则虚假失实新闻,未接到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敲诈等不良行为投诉。严把导向关口,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内容。加大对节目版权的管理力度,构建知识产权保护防火墙。
2.维护社会公德
中心严格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以身作则,严守职业道德,维护社会公德。通过《每周一语》《荣耀时刻》《倡议》等专栏,树立遵守职业道德人物和事迹典型、倡导社会公序良俗、寄语家庭美德、弘扬社会正气,讴歌美好心灵。
3.接受社会监督
中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公开举报投诉电话,设立举报投诉信箱,虚心接受群众举报投诉。凡有举报投诉事件,中心认真开展自查,再予以回复;严格要求新闻采编人员从事采编活动时,须携带并出示新闻记者证,暂未考取记者证的新闻采编人员,由中心统一制作工作牌。2022年未发生一起记者被举报投诉事件。
九、保障权益责任
1.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中心全力支持保障正常采编行为,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为干部职工配备口罩、防护衣物、体温计、消毒洗手液等新冠疫情防控物资,优先落实一线采编人员防控措施,优先保障外出采编防护物资,切实保护外出采编人员安全。
2.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
完善落实记者证管理,按照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及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规定,及时为符合条件的采编人员申领、核验新闻记者证,及时收回离退休、调离等采编人员的新闻记者证。目前,中心获编辑记者证13名,播音主持人证2人,同时及时收回2名离职人员的新闻记者证。
3.开展员工教育培训
加强在职人员培训,采取"传帮带+外出培训"的方式,不定期组织人员外出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培训。2022年,全年共举办线上线下培训班20余场,内容涵盖思想政治、新闻采编、网络安全、新媒体技术等多个方面,不断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和水平。
十、合法经营责任
一是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遵守法律和网信、广播电视等制度性文件,全年未出现刊播违法违规广告现象。认真履行依法经营职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二是严格执行“两分开”制度。认真执行采编与经营“两分开”制度,实行新闻采编与经营的组织机构分开、人员岗位分开、经营流程分开;规范新闻采编行为,进一步明确不得从事经营活动。
十一、后记
2022年,五常市融媒体中心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尽到了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但工作中仍有一些不足和短板,例如:精品栏目、精品节目偏少,互动性节目空白等等。今后,五常市融媒体中心将在五常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按照媒体融合的发展要求,加快资源整合,强化队伍建设,践行媒体社会责任,围绕中心工作,多策划制作接地气、有影响力的精品栏目和精品节目。